今天早餐時,我問了對方,
【你平時吃麵茶嗎?】
他回道,【有】,
我接著說,【臨睡前,你可調稠些,有如粥,對你身體排便有益。】
他才回道,【我沒有麵茶】,
我說,【那剛才你說有吃,是吃什麼?】
他回,【我以為你說杏仁】
原來,人往往容易照自己本來已有圖像回答,因此常常答非所問,造成誤會連連。
我對兒子說:【某人如何惡待我,我又如何善待回應。】
結果兒子回應的是:【哪一天,不要讓我碰到那人,我一定要討回公道,怎可欺負我母。】天啊!這豈是我當初要告訴他的本意,我要兒子學的是老母的樣式,他聽到的是人善被人欺的老母太可憐了,兒子理當出來伸張公義。言者用心,聽者他心,往往造成反效果。
有次,更搞笑的是,跟信徒提到我跟神求生兒子的見證,見證神恩奇妙,事後他笑著卻對我說:【神真不公平啊!我也是求生兒子,卻沒垂聽,你求三次就生三個。】哎呀,這見證真是不能隨便說啊!
昨日,用line對朋友說了自己親身經歷事件,心想:是為了造就他,對他有益,我說了一些較隱密的事。別人如何對我行惡,我是如何懦弱以對,結果,惡者越惡,弱者越弱,我實在後悔當時無能。
事後我想:這些故事真能幫朋友什麼嗎?唯恐只是讓他覺得欺負我的人真惡罷了!我的【無能】能叫他學到什麼嗎,我的故事不是徒增為別人茶餘飯後的八卦嗎?我的軟弱被笑事小,別人的惡被喧染,那怎了得?哪來造就呢?
因有許多的機會,我更能將親身體驗提出,想要叫聽見的人得益處,可是有時事後,又覺得對方不一定能得到我所要給的本意,往往是對方加上自己思想選擇自己所要的,與我本意差之千里,於是,我跟神說,讓我少言吧!可是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,是好為人師作祟嗎?我常自問,但我常推託是別人來找我的,又不是我自薦,所以應該不是吧!但如何讓我少言呢?
今早讀經到王上13章(可按我也是先知 與你一樣),啊哈!神回答了我昨日所問~~如何少言了,從今後,要以此事常常提醒自己,我應當不要【有問必答】,更應該【神給我的,就是我的,不必樣樣分享,因為那是針對我,不一定適合他人。】猶大來的先知說了不能吃喝的吩咐,反而給他人有機可乘,自己受害,事情有時真的是不必全都露,有點隱密些是好的,因為別人聽到的,往往不是我們要分享的,有時反而造成別人的絆倒,自己也沒有益處。先知這件事對我這個坦蕩蕩的個性是好提醒,感謝神了!祂隨時回應指引。謹記在此,提醒自己。
2020年3月18日 星期三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2 則留言:
學生 俊釧
從蔡老師的話中總能深刻體會到有神同在,也是一位愛神的基督徒該有的榜樣,時時刻刻思考神的愛,行出祂的道,而非聽道卻不去行,成了那些自以為是神的子民。感謝神
張貼留言